12-Dec-2008

病假沒有上班,又是發燒感冒。醫生聖誕節送大禮,給了我四天的藥,連我最怕的藥水也不能幸免。
很久沒有真正的拿著一份報紙在看,今天看完了一整份,感覺比看免費報或網上報豐富和充實得多。
"由 明 年 2 月 起 , 信 用 卡 延 期 還 款 息 率 由 目 前 的 26.81 厘 上 調 至 31.86 厘 , 現 金 透 支 息 率 則 由 28.11 厘 升 至 33.07 厘 , 加 幅 分 別 為 5.05 厘 及 4.96 厘 。"
很可怕,簡直就是合法大耳聾。對於每月找清數和從不透支的我,其實沒有什麼關係;不過從經濟學角度來看,會帶來很多負面的連繫反應和社會問題。
之前在銀行工作了多年的大哥哥早已告訴我,現今銀行對於個人用戶的服務態度改變了很多。只當存戶是推銷目標,近三年招攬的只是sales而不是potential banker,從前的professionalism早已不見了。他還跟我說入到銀行,不要和那些職員多說一句,他們和那些街上騙阿婆的”祈福黨”分別不大。不過他們被公司每天追數,也很大壓力的。
其實我自己和身邊大部份朋友都用了i-banking很久,根本不需要face-to-face service,所以沒有comment。但是初聽了覺得他有點誇張,可能是身在其中感覺特別深吧!不過自從”雷曼迷債”事件後,對他的一番話反思了多遍。
  • 今天看報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伯伯,因為奔波於示威倒下來,已証實腦幹死亡,活不了多久。
"媳 婦 說 : 「 老 爺 只 有 小 學 程 度 , 連 個 債 券 名 稱 都 唔 識 寫 , 雷 曼 爆 煲 後 , 佢 仲 話 唔 關 佢 事 , 以 為 自 己 買 係 定 期 。 」 直 至 銀 行 職 員 打 電 話 來 , 才 知 道 自 己 亦 變 成 了 雷 曼 苦 主 。" 
  • 一名迷債事主自殺不遂,其親友指迷債事件令她抑鬱症復發,而銀行一封拒絕賠償的信件是其自殺的導火線。
員工為了交數,就可埋沒自己的良心嗎?那管理層每天只對員工捽數,企業良心何在?市民(尤其長者)對投資一知半解,單純的相信已建立了多年信任的銀行職員,又只可怪自己太貪心和信錯人嗎?
終於攪出人命;究竟誰是誰非,是誰的錯,才做成今天的慘劇.....
很悶的題目,下次不說這些了,藥力發在要睡覺了;今晚還有約會,可不可以出席呢..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